全国两会上,温州代表发出“交通之声”

温州新闻网 · 2022-03-08 17:21

交通,是历届温州市全国人大代表肩上沉甸甸的“履职行囊”。今年两会,温州代表和委员们提交了多份关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港口等交通类建议,把温州人民对交通建设的期盼带上全国两会。

加快开工温福高铁

从金温铁路到温福铁路,从杭温高铁到温武吉铁路……自1983年以来,温州历届的人大代表们都积极为我市铁路建设鼓与呼。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这场持续30多年的“接力”仍在继续: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益平,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呼吁国家层面支持推动温武吉铁路和温福高铁建设、尽快启动新建甬台温高铁前期工作。

葛益平指出,温福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中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途经温州、宁德、福州等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人员流动频繁。但目前中长途客流仅靠既有的温福铁路沟通,缺少35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通道,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欠佳。

“鉴于目前沿海通道广汕、福厦、杭温等高铁均已开工,漳汕、通苏嘉甬、深汕等高铁已开展前期工作,我建议国铁集团支持将温福高铁列入2022年勘察设计计划重点推进项目,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葛益平说。

蒋胜男也十分关心铁路建设,她说:“铁路线是民生线,是老区振兴的‘生命线’。温武吉铁路建设寄托着闽浙边革命老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为此,她建议国铁集团支持按一次性新建双线时速200公里的技术方案加快推进温武吉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

期盼实现“地铁梦”

地铁,是温州人民心中的“特殊牵挂”,也是人大代表口中的“高频词”。

“温州是目前全国44个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中唯一符合地铁建设申报条件但还没有获批的城市。”全国人大代表、鹿城区松台街道桂柑社区党委书记柯建华说,温州规划建设地铁M线是非常必要和非常迫切的。

为此,她在全国两会提出《关于加快审批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建议》,期望加快轨道交通M线建设,完善温州“S+M”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

“希望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继续给予温州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早日受理审查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M线建设规划,帮助温州人民期盼更快实现家门口的‘地铁梦’。”柯建华说。

建议开建合温高速

在高速公路方面,柯建华还提出了“支持合肥至温州高速大通道建设,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柯建华在建议中说,规划建设合肥至温州高速是完善长三角地区国家公路网体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打造温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的迫切需要。

该项目全长约700公里(安徽段300公里、浙江段400公里),经两省九市,串联了巢湖、太极洞、龙川、富春江-新安江、仙华山、横店、方岩、仙都、神仙居、楠溪江、雁荡山等众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目前规划合肥至温州高速大通道浙皖两省已协商一致,部分路段已建成通车,杭州段、桐庐至义乌段和东阳段即将开工建设,东阳至永嘉段已开展前期工作。柯建华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支持将合肥至温州高速纳入国家规划,将合温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总盘子予以支持。

推进规划港口陆域形成

来自洞头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迪特高强度螺栓有限公司热处理车间主任滕宝贵,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发展海洋经济及海洋生态保护积极发声。今年,他带来了关于“优化调整围填海政策,加快推进规划港口陆域形成”的建议。

他说,温州港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到2020年,温州港生产性泊位199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0个,完成货物吞吐量7401.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01万标箱,突破百万标箱,迈上发展新台阶。海螺水泥、益海嘉里、小门岛液化天然气、温州华港液化天然气储运调峰中心等项目落户温州港,港产城联动雏形初步显现。

“十四五”期间,温州港进一步加快发展,规划水运项目投资110亿,除在建项目继续推进外,状元岙二期5号、6号泊位、乐清湾C区一期1号、3号、4号泊位等重点项目计划2022年开工,到“十四五”末,上述码头基本建成投产。

“温州港发展势头良好,但在现有的围填海的政策条件下,却面临着可开发利用的深水岸线使用殆尽的危险。”为此,他建议,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调整围填海管控政策,在符合港口规划的情况下,对省、市重点水运项目、临港产业适度放开围填海政策,加快推进规划港口陆域形成。

编辑:张寅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混凝土网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5-10 19: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