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建设投资:曹双麟巾帼创新工作室:科技与艺术共舞 人才同产业齐飞

甘肃省建设投资 · 2025-05-08 23:26

在陇原大地装饰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甘肃建投四建公司曹双麟巾帼创新工作室以务实进取的姿态走出特色发展之路。秉持着“科技赋能艺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工作室凭借前沿的设计思维、硬核的技术突破以及卓越的人才培育体系,成功跻身甘肃省装饰领域的创新前列,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工作室的女将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设计美学、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这三大关键维度持续深耕细作,生动地诠释了“科技与艺术共生,人才与产业共兴”的美好发展图景。

创新成果:文化与现代交织的美学盛宴

作为行业创新的“先锋引擎”,曹双麟巾帼创新工作室始终将“突破传统边界,缔造空间美学”作为使命。在设计理念与技术研发的双轮驱动下,工作室实现了装饰工程从单纯满足功能需求到提供丰富文化体验的跨越升级。团队成员凭借敏锐的时代触觉,精准捕捉空间美学趋势,将环保、智能、地域文化等多元元素巧妙地融入设计语言,打造出了众多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时尚质感的标杆项目。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项目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工作室深度整合文献研究、专家智库与技术实践,精研出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历经六十多天攻坚克难,依托高标准施工体系,创新融合8K超高清显像技术精准复刻壁画肌理让壁画细节纤毫毕现,结合多维度色彩校准系统实现敦煌原色重现,配合全景声场系统营造立体环绕音效,构建出视效震撼、声景交融的“数字敦煌”沉浸空间,令参观者宛若亲临千年洞窟现场。在声学设计方面,项目构建三层精密控音体系,定制槽孔吸声板,顶面、地面也选用吸音材料,历经数次声学测试,确保音效完美。同时,接待大厅及公共区域采用吸音涂料、GRG造型、艺术无机磨石等绿色建材,融入敦煌元素,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巧妙融合。当下,该项目已然顺利通过了相关部门的严格验收,正翘首以待试运营阶段的开启。可以预见的是,它必将在敦煌这片充满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的土地上,脱颖而出成为“文旅+建筑”融合发展历程中一座熠熠生辉的崭新地标。

兰州黄河楼黄河文化展览馆项目(一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同样亮点纷呈。工作室以“黄河之魂・文明溯源”为主题,通过古动物化石科普展览等形式,充分展现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设计过程中,团队精心提取古生物化石、彩陶纹样等元素,利用3D扫描技术复刻黄河古象化石,结合全息投影、悬浮展柜等技术手段,生动重现远古生态场景。顶面的弧形造型模拟黄河水势,搭配LED动态地画,构建出如梦如幻的“时空长廊”。

在技术应用方面,项目采用恒温恒湿智能系统保护文物,还设置了体感互动区,让参观者能够“触摸”渡口文化场景,沉浸其中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施工过程中,选用黄河石切片干挂工艺和本地环保材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了低碳环保的目标。该项目年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成为中小学实践基地,是黄河文化现代表达的杰出典范。

技术突破:绿色智造引领行业新潮流

近年来,工作室紧密围绕质量创优目标,斩获鲁班奖1项、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6项,省级荣誉5项,取得1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1项省级工法,并在首届中国建筑装饰BIM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被授予2023年“甘肃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工作室始终坚信“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在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技术领域不断探索,勇于突破,积极与科研机构、兄弟单位开展合作,在材料研发、工艺创新、数字化建造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在医用场景专项技术方面,工作室致力于守护生命空间的洁净与温度。创新应用“抗菌防霉医用护墙板系统”,在甘肃省人民医院7号楼六标段装饰装修、陇东区域医疗中心装饰装修等项目中,采用特殊环保材料制作护墙板。这种护墙板不仅抗菌耐磨、整洁美观,还能完美融入医院环境,有效提升工程质量,规避潜在的质量隐患。同时,大幅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成为医疗装饰领域的绿色标杆。此外,工作室在项目部构建“三级联动”BIM管理体系,实现4D施工模拟,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合理配置资源,使施工效率提升约15%。并集成智慧工地系统,开创“智能建造+智慧医疗”的全新模式,实现了医疗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控。

在质量管理创新领域:工作室依托QC活动体系持续提升装修工程品质与服务水平,近三年通过专业化攻坚取得系列成果。聚焦施工技术瓶颈,针对高空大悬挑单元式铝板檐口安装的安全与质量难题,QC小组整合国内外技术经验,研发装配式安装工艺,攻克传统幕墙施工弊端,实现施工效率、安全性能双提升,该成果获评QC一类成果奖,另有两项课题获二类成果奖。2024年顺应绿色建材趋势,围绕新型材料施工质量开展技术攻关,形成集成医用抗菌板安装、高晶板吊顶施工等专项工艺方案,两项成果再获二类成果奖,相关项目班组获“信得过班组”称号。工作室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针对装修全流程痛点,锁定ALC轻质隔墙涂饰工程、卫生间饰面砖铺贴两项关键工序,通过流程优化与工艺改良解决质量通病,相关成果正申报QC质量奖。团队凭借扎实的技术积淀与跨领域协作能力,形成高效协同的攻坚合力,为持续突破技术难点、输出高质量成果奠定核心竞争力。

人才培养:构建“引育用”全链条成长生态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曹双麟巾帼创新工作室深谙这一道理,精心构建了“理论筑基、实践淬炼、协同赋能”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锻造一支“懂设计、精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专业团队,为技术研发与项目落地提供源源不断的核心动力。

在理论武装方面,工作室搭建了“理论赋能课堂”这一学习平台。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观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专家、学者以及行业资深工程师开展的线上专题授课。课程内容涵盖绿色建材应用、智能建造技术、医疗空间适老化设计等前沿领域,为成员们提供了全方位的知识提升机会。同时,工作室积极鼓励成员参与全国装饰行业创新峰会、建筑信息化(BIM)技术论坛等学术活动。近三年来,累计选派20余人次前往成都、北京等地交流学习,让团队成员能够实时接触行业尖端理念与技术趋势,拓宽认知边界。

实战淬炼环节,工作室建立了“项目导师制”精准培养机制。由注册建造师、高级工程师、资深设计师等骨干成员与新人结成对子,在金城关・黄河古渡景区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水墨丹霞旅游景区一期工程游客中心等重点项目中推行“全周期参与制”。年轻成员需要全程跟进项目的方案设计、材料选型、施工落地以及运维优化等各个环节,在实践中深化对技术标准和项目管理的认知。以华池县南梁红色教育基地室内装修工程为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室成员在导师的带领下紧密协作;方案设计阶段,大家深入挖掘革命历史元素,经过反复研讨确定项目风格基调;材料选型时,综合考虑环保、耐用以及文化特色等因素,精心挑选适配材料;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体量大,工期紧,多专业多工种配合施工、交叉作业等问题,将方案进行多次优化。最终,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培训学员的高度赞誉,也为后续文旅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这样的项目实战锻炼,工作室的年轻成员成长迅速,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如今许多人已经能在各项目上独当一面。

通过“理论输入-实战输出-反馈提升”的闭环培养模式,曹双麟巾帼创新工作室成功培育出数名具备专利研发能力的技术骨干,为“一种石材幕墙模数化拼装结构”“一种可调式装饰背景墙”等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曹双麟巾帼创新工作室深研敦煌壁画千年文脉,以科技解码传统美学密码,在创新赛道开拓无限可能,在人才培养中厚植创新根基。团队以“科技赋能艺术、人才驱动创新”的生动实践,正奋力书写着装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巾帼答卷。

通讯员 赵思瑞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混凝土网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5-09 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