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交通再“上新”!深圳地铁13号线南段开通初期运营丨塑强基建支柱优势
打造深港两地便捷通道 深圳地铁13号线是深圳市中西部南北走向的骨干通道,南连香港,北接东莞,串联起南山、宝安、光明等重要区域。此次项目先期开通深圳湾口岸站至高新中站,线路长约6.36公里,共设车站7个,新建内湖停车场1处,现有换乘站4个,乘客可换乘深圳地铁1号线、2号线、9号线和11号线。 深圳地铁13号线车站以“阳光+共享”为设计理念,坚持融入城市区位特点,着力为市民打造科技与文化共融、温暖舒适、充满活力的地铁空间。 深圳湾口岸站从“交织·融合”理念出发,将象征团圆美满的“中国结”元素运用于天花板设计中,用交织融合、紧密连接的线条组合成相互穿插的规则图案,体现深港一体化融合发展和两地心连心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的美好祝愿;后海站将深圳特色建筑群组成的天际线冲孔图案,有规律地间隔布置在天花方框中,用彩色金属网板环绕方框四周,象征着地铁网络与城市环境的融合;深大站地处“城市中的硅谷”,车站装饰装修充分融入“科技链”“万物互联”等设计元素,通过动感流畅的线条串联起站内各区域,令人仿佛置身未来世界。 挑战复杂多变地质条件 深圳地铁13号线穿越市区繁华地段,沿线建筑密集、交通繁忙、管线密布。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填海淤泥层、球状风化体、基岩凸起……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带来巨大的施工难度。从地上到地下,高铁枢纽、地下空间、综合管廊,与地铁交织互融的共建工程构建着立体城市新格局,也对13号线建设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重重困难,团队历经300余次协调、100余次论证,狠抓重难点、关键线路管控,通过下沉式服务与穿透式管理,攻克一系列难点,高标准完成各项节点。 精益建造提升出行舒适度 秉承“品质保障、价值创造”核心价值观,项目建设团队致力于打造精品地铁,建设过程中围绕复杂地下工程质量控制、安全风险防控等形成20余项先进技术,大幅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风险。在内湖停车场,创新采用“盖挖逆作+扩孔灌注桩基础+复合地基”综合技术,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及地基沉降。 在轨道安装调试中,项目团队应用精准轨道控制网精测技术,将轨道几何尺寸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创新采用减振接头夹板及钢轨吸振器进行降噪,使列车运行噪音大幅降低,保障乘车平稳舒适,最终达到全线实现省级优质结构工程,以匠心铸造品质,用心守护市民出行安全。 数智赋能地铁高效运营 项目自主开发应用基于“BIM+GIS技术”的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一个数据库、一张监管网、一条管理线”的管理模式,为地铁全生命周期项目统筹、综合规划、协同管理和决策辅助提供有力支持。在机电安装环节,项目引入先进的智能化子系统,打造舒适地铁空间的同时,有效降低地铁车站电力峰值负荷,节约电能。 项目团队累计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87项,国家软件著作权6项,省部级以上QC成果39项,全国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大赛奖项6项,发表论文89篇,以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为打造科技地铁、数字地铁、绿色地铁注入中建智慧。 责编:陈荣安,洪家易,纪文彬 核校:崔 融 审核:汪时锋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基础部(中建基础),中建二局,中建五局,中建交通,中建安装 更多精彩阅读↘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