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混凝土行业运行回顾及2019年展望
摘要:2018年混凝土行业效益明显改善。因环保整治、非法搅拌站治理以及原材料涨价、供给受限等因素导致商品混凝土企业生产受到制约,被迫通过涨价传导成本压力释放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得益于混凝土价格的上涨,各大上市公司企业业绩明显改善。预计2019年的混凝土价格延续2018年的基调,在政策工作指引下,后续基建项目陆续落地并拉动混凝土需求,混凝土价格在高位运行。
一、宏观环境回顾:经济下行,建筑及房地产增速平稳,基建投资增速低位运行
2018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如中美经贸摩擦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同时国内发展面临结构转型"阵痛",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增加,基建投资回落过快,消费增速减慢等因素,导致经济增速放缓。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90.03万亿元,首次突破90万亿,同比增长6.6%,较2017年放缓0.2个百分点。
图1:2018年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但增速放缓0.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水泥研究院
2018年建筑产值增速小幅回落,建筑业在房地产调控下去库存,稳楼市的总基调下,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将稳中有所回落,导致建筑产值同向回落。建筑业产值较2017年回落大约0.1个百分点,为9.9%。
图2:建筑产值增速小幅回落0.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基础设施增速回落,投资需求平淡。2018年以来受到政府债务严控、PPP项目清理的影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速均在下滑,水利、铁路投资转增为降。虽然7月国常会中提出了稳定基建投资的意见,随后多省也公布了下半年补短板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主要包括铁路、公路等各方面建设,加上清库工作结束后,PPP也恢复常态化。但是项目落地需要一定的时间,交通运输领域也并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因此2018年基础增速未改下行趋势。2018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3.8%,增速比上年回落15.2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下降4.9%;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5%,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2%,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5.1%,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
图3:2018年全国基建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2018年房地产新开工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推动混凝土及其制品需求的继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基建投资增速的大幅下降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需求的负面影响。同时,为鼓励房地产去库存,2016年以来,国家采取了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政策,鼓励居民增加按揭贷款,居民杠杆率迅速攀升,导致房地产价格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房价不断上升,带动三、四线城市房屋建设。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64亿元,比上年增长9.5%,投资增速边际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223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69987万平方米,增长6.3%;房屋新开工面积209342万平方米,增长17.2%。
表1:2018年房地产相关数据(万立方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水泥研究院
二、混凝土运行回顾: 上游原材料短缺及成本上涨,混凝土需求量受影响,价格上行
2.1、2018年原材料砂石价格高涨
2018年砂石行业供应紧张,价格高涨: 天然河砂禁采限采,市场需求旺盛,造成建筑用砂市场供需不平衡。年初,环保一刀切,不断关停传统、落后、污染的砂石矿山,甚至不惜用政府补贴关停合法的砂石矿山,导致了部分地区的砂石价格一直呈现高涨状态。以西安市为例,8月31日西安部分地区1-3石子到货价为150元/吨,10月份碎石均价已超过300元/方。广东省部分地区建筑用砂到站价也一度飙升至342元/方。
预计2019年砂石供需仍紧,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目前我国环保、采砂整治、治超限载等政策不断收紧,甘肃省2018年已关停违法采砂场1000余家,陕西、浙江、吉林等地同样严格限制矿山数量。各地基建项目进度加快,建筑材料需求旺盛,若多地仍禁止新增砂石矿山,已有矿山不能恢复生产,砂石供需矛盾或将愈演愈烈,2019年全国砂石供应困难颇多,预计我国砂石骨料年需求量超200亿吨,砂价或将持续高位运行。
2.2、2018年原材料水泥价格高位震荡
虽然水泥价格淡旺季有所波动,但价格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水泥行业因供给侧政策结构调整,生产暂停及环境措施,2018年新增产能有限,供给受到抑制,致供求关系紧张,带动水泥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截止2018.12.29日,比年初上涨了48.4元。全年在400元至500元间,高位震荡运行。
图4:水泥价格高位震荡运行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2.3、混凝土价格高位震荡上行,因上游原材料短缺及成本上涨导致
2018年因砂石材料的短缺,水泥价格上涨,混凝土供需格局偏紧,导致商混价格上涨,效益也有所提升。一方面,需求稳定,2018年因房地产市场进入理性发展期,投资增速温和下,新开工面积增速缓慢递增,从2017年年初起,2018年新开工增速温和增长到17.18%。另一方面,供应偏紧,因绿色制造、环保节能政策的持续强力推进,导致原材料砂石短缺,水泥价格攀升。
图5:商品混凝土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2018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电杆、混凝土预制桩等产品的生产增速同比温和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分别为(17.96亿立方米)12.41%,(0.15亿立方米)0.23%,(3.07亿立方米)9.2%。
因工厂布局不均衡以及自身较低竞争优势使得自身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混凝土压力管、混凝土排水管等产品的生产增速同比下降,分别为(0.50亿立方米)-1.83%,(6.03亿立方米)-18.33%。
图6:2018年各混凝土制品产量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市场均价出现大幅上涨,年底C30全国平均价格较年初上涨近60元/立方米。企业利润显着上升,例如混凝土经营的青龙管业,2018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预增276%左右。
图7:2018年水泥价格和混凝土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华北地区产量呈现平稳增长,东北、西北地区与去年基本持平,华东、中南、西南地区是全国六大区域商品混凝土的主要消费区域,2018年三大区域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27%、16.15%和10.70%,区域内产量大省浙江、广东、江苏、四川、安徽等多个省份呈现两位数同比增速。
图8:各地区商品混凝土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纵观2018年,因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成效,局部地区形成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促使混凝土价格上升,货款回收情况也相应得到改善。各地区除了华北和东北区域,混凝土价格指数总体保持稳中有升,其中华东地区全年基本保持高位运行。西南区域因处于非限产范围内、重点基建投资项目较多如四川、重庆等地,十一月底混凝土价格指数开始震荡大幅上行,已超过华东地区,跃居六大区域之首。西北因年中出台基建补短板支持中西部发展,刺激需求,价格指数持续缓慢上行。华北地区因环保停车停产全年保持稳定,无较大波动。东北地区从年中起,市场需求不高,混凝土价格连续六个月持续下滑。
图9:各区混凝土价格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2.4、重点上市公司经营效益有所增加,盈利呈现较好,应收账款问题虽改进但依旧是问题
盈利能力分析:从各上市公司发布2018年的业绩预告来看,商品混凝土行业中,除了海南瑞泽和三圣股份,其他企业在2018年净利润均有所增长。其中,体量最大的华新水泥和第二大的金隅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51.79亿元和32亿元,净利润同比去年增长149%和12%。同比2017年净利润增速最快的是青龙管业,增速为276.27%(净利润0.73亿元);其次是西部建设,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75.00%(净利润2.91亿元);再是万年青,净利润增速为150.00%(11.57亿元)。
表2:主要混凝土上市公司盈利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公司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定价高,与同行存在成本上的优势,竞争力强的企业分别是华新水泥,万年青,青龙管业,金隅集团,而竞争力较低的是西部建设,深天地A以及金圆股份。其中竞争能力中等的企业分别为海南瑞泽,三圣股份,光华科技以及韩建河山。
由图可知,与同行业上市企业相比,竞争能力最好的华新水泥在过去3年的销售毛利率总体高于同行,例如在2018Q3,就远超同行,与2017年的销售毛利率持平(38.30%),预计2018年华新水泥的销售毛利将远超自身过去业绩以及同行。而竞争能力中等的海南瑞泽在过去三年的销售毛利率稳定在23-24%之间。竞争能力最差的是西部建设,在过去三年的销售毛利率在10%以下,2018年前3季度,稍微提升但不大,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下降,使得产品盈利能力的下降。
图10:商品混凝土上市企业的销售毛利率%
数据来源:各上市企业年报,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运营能力分析:在2018Q3,大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需要半年以上到1年之间的催收天数。相比过去3年的情况,应收账款催缴的力度只有小幅度改善,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稍微提升,运营能力相对之前改善。其中2017年及2018年前3季度运营能力最好,周转天数在2个月左右的大体是华新水泥(2018Q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2.55天),万年青,金隅股份,上海建工,金圆股份。运营能力中等,周转天数在半年左右的是光华股份,青龙管业,三圣股份。运营能力最差,周转天数在1年及1年半的是韩建河山(2018Q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22天),其次是海南瑞泽,再是艾格拉斯,西部建设和深天地A。
图11:混凝土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
数据来源:各上市企业年报,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今后,企业应发展产业模式创新,改善业绩,提高运营,鼓励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比如集团化发展,发挥规模优势,延伸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产业,下游浇筑专业施工,打造质量品牌,提高盈利能力;通过相互参股、委托经营、合理分配地方市场,协同自律,避免恶性价格竞争,改善应收账款信用制度。
三、2019年发展展望:混凝土供需相对较紧,价格有望震荡上行,行业效益稳定增加
3.1、供给端:继续贯彻供给侧结构调整政策,加大环保监督执行力度,转型升级,去产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2018年的去产能初现端倪下,2019年继续遵循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方针,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淘汰落后产品产能,化解产能过剩,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同时,国家在需求侧实施中高端需求牵引,将促进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因此,19年,混凝土产量增速维持低增速运行,新增产能有限。
3.2、需求端:宏观逆周期调整,加大基建投资力度,进而拉动混凝土行业需求增加
未来房地产需求仍旧处于受制,2019年房地产新开工和投资预计将保持中低速增长:在调控政策的持续深化下,未来在稳楼市的总基调下,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将稳中有所回落,价格将更趋平稳,预期2019年新开工和投资将保持中低速增长。
行业机会重点在基建,2019年基建投资有望改善下行趋势而实现5%-10%的增速,今年基建融资改善进度或超预期。由于基建投资是"逆周期"调控和"稳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19年两会期间,会议强调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以及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因此,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政府13900亿元专项债,中部地区剩余以及新增专项债额度较多。其次,总理李克强明确提出2019年全国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以及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这块项目投资至少7万亿元。总之,今年以上项目陆续落地,到时将推动这块项目的混凝土需求。
综上所述,预计2019年混凝土价格在2018年的价格基础上,有望小幅上涨的行情。由于环保停车停产和错峰限产干预措施的基调不变,混凝土上游原材料供应依旧紧张,导致生产成本涨价被迫传递至自身。又因今年政府明确的推出基建项目规划,这些项目将拉动今年混泥土需求。届时,混凝土价格有望震荡上行,而企业效益继续延续18年的表现。不过上涨空间有限,因为混凝土行业价格传导差、市场主导性弱的局面并未改观。
编辑:陈玮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