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主要城市群全部实现高铁连通 从纸上蓝图到陆上通途

国家交通运输部 · 2025-09-05 12:50

10小时6分钟,这是乘坐高铁从上海到四川成都所需的最短时间。贯穿我国东西的沿江大通道——沪渝蓉沿江高铁建成通车后,这个数字有望缩短到6.7小时,成渝与长三角的“跨江联动”将会更加紧密。

“打工人专列”京沪高铁高峰时段发车密度堪比地铁,但出行高峰仍“一票难求”,其辅助通道剩余未通段正提速推进,全线贯通后将有效分担京沪高铁客运压力,40多个站点铺枝散叶,圆更多县城居民的高铁梦。

4年多来,“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中,高铁项目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沪渝蓉沿江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新沂段、北京至雄安至商丘高铁等施工如火如荼,包头至银川高铁即将全线开通运营。

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经从2020年年底的3.8万公里增长到2024年年底的4.8万公里,约4.5万公里的“八纵八横”高铁网建成投产81.5%,全国19个主要城市群全部实现高铁连通。密织的高铁网不仅在速度和技术层面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更成为亿万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

“钢铁动脉”牵引城市群加速融合

巴山蜀水间,成渝中线高铁通信、信号、电力和电力牵引供电“四电”工程已经启动,计划2027年11月底开通,届时将以时速400公里运营,成渝双城之间提速至50分钟通达。

由成渝中线高铁沿长江向东,总长约2100公里的沪渝蓉沿江高铁正有序推进。去年年底,宜昌至涪陵段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一大通道全线动工。而最早开建的武汉至宜昌段已开启运行试验,通车后,武汉至宜昌的车程将从2小时压缩至1小时左右。整条通道预计2030年建成通车,届时将串联起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沿江地区近七成的人口,带动沿江地区八成以上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成渝出发的“钢铁动脉”还在穿山越岭。全长739公里的西渝高铁横跨重庆、四川、陕西三地,串联关中平原、秦巴山区、川东丘陵与成渝城市群。目前,西安至安康段全线20座隧道贯通、安康至重庆段建设进度已过半。全线通车后,西安至重庆列车最快运行时间有望从现在的6小时缩短至2.5小时左右,西安的科技资源、重庆的产业优势、成都的市场活力将通过高铁网络高效连接。

今年6月27日,重庆至厦门高速铁路的西起点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运营。至此,全线贯通只剩最后一块拼图——长沙至赣州高铁。目前,长赣高铁已取得施工图设计批复,有望年内开工建设。约1600公里的渝厦通道全线贯通后,西接成渝经济圈、中过长株潭城市群、东至海西经济区,重庆至厦门“朝发夕至”指日可待。

京沪高铁、京广客运专线两大干线之间,全长552公里的京雄商高铁雄安至商丘段建设进度不断刷新,预计2026年9月通车,将连接起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聊城的精密轴承可以更快抵达雄安的智能工厂,衡水的特色农产品能更便捷进入郑州的消费市场。

西北地区,首条连接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高铁线路——内蒙古包头至宁夏银川高铁有望年内开通运营,届时由京包客运专线、包银高速铁路、银兰高速铁路组成的京兰通道将全线贯通,包头到银川的列车最快运行时间将由目前6小时缩短至2小时,成为内蒙古西部、宁夏等地进京的最快通道。

高铁大动脉不仅重塑了时空格局,更是服务经济循环、促进区域协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十四五”以来,一批高铁项目建成通车,牵引城市群都市圈加速融合。

目前,京津冀核心区已形成“1小时通勤圈”和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地区每天开行动车组2400列,实现公交化运营;超过3000公里的高铁,让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从愿景变为现实;成渝双城间高铁每天服务超百万人次往来,每9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发出。

更多中小城市加入高铁“朋友圈”

纸上蓝图变成陆上通途。不断延伸的高铁网络打破了更多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周边区域的资源流动壁垒,显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流动速度。

2021年2月8日,江苏徐州至连云港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最长横向通道——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全线贯通。4年多来,连徐高铁年客流量从开通首年的600余万人次一路飙升至1200余万人次,实现游客“上车地锅鸡、下车小海鲜”,沿线地区特色产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长江首城宜宾,成贵高铁、成宜高铁、渝昆高铁3条动脉交会于此,造就了宜宾市高铁南片区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这里,由清华大学核心技术团队发起成立的智能网联汽车宜宾创新中心于去年投入运营,已研发了3款无人驾驶车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宜宾医院于2024年7月开工,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用。

开通近2年来,福厦高铁为福建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来自福州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创始人苏明宇,乘高铁前往厦门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和人才招聘会,招募来自厦门的优秀技术骨干。提线木偶戏传承人沈苏革带着他的木偶戏团队乘坐高铁,到厦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向更多人展示泉州非遗。

在广西玉林北站周边,一座现代化高铁新城正在崛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已构成产业园区雏形。未来,这里将成为玉林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南珠高铁南玉段开通运营半年内,玉林市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额超200亿元。

全国有超1/3的省份实现了市市通高铁,高铁网对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7%,未来将有更多中小城市加入高铁“朋友圈”。

雄商高铁途经3省9市25县(区),投入运营后将填补河北中南部与鲁西、豫东地区的高铁空白,推动沿线3800万人口迈入“高铁经济圈” 。

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山东段划出一道弧线,建成后将把诸城、兰陵、莒县、沂水等百万级别的人口大县(市)纳入高铁网络,填补高铁空白区。

“八纵八横”高铁主框架基本成形,全部建成后将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以省会城市为支点覆盖周边的高速铁路网。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混凝土网立场。联系电话:18969091791,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9-05 23: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