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加快“低碳混凝土”发展,促进水泥制品行业“双碳”目标实现
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主线。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行动方案》的“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低碳混凝土”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务院颁发的重磅文件中。这意味着“低碳混凝土”将在国家“双碳”推动的历史性进程中,成为建材产业的一个重要引擎和推手,承载和寄托着全行业低碳发展的期待与希望。
近期,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组织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有识之士围绕“低碳混凝土”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是一组系列性的畅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不求全求美。大家共同在探讨中集思广益,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当每个人都奉献出智慧的一砖一瓦时,“低碳混凝土”的宏伟大厦必将拔地而起。
下面请倾听行业大家对“低碳混凝土”的理解与思考。
张雁:加快“低碳混凝土”发展,促进水泥制品行业“双碳”目标实现:
何为“低碳混凝土”?“低碳混凝土”应以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是否能发挥的“降碳减碳”作用进行考量。我国的大规模工程建设仍将持续较长时间,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材料。采用何种方式建造、应用什么类型的钢筋混凝土是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建材行业是否能按时达成“双碳”目标。
预制混凝土制品采用工厂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极大提升了效率、降低过程能耗;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可充分发挥原材料性能,使水泥、骨料等原材料精细化、集约化利用;施工模式由传统手工作业转变为装配化和机械化,无需现场支模,节约木材,避免现场养护,大幅提升施工速度,节约工期。
预制混凝土制品在功能方面也能直接或间接起到“降碳减碳”作用。如C105和C125超高强混凝土桩,单位体积承载力较传统C30混凝土桩提升250%~310%,可有效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桩与构件,将建/构筑物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提升至100年或更耐久,大幅提升混凝土服役年限;各种生态混凝土护岸制品,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动植物与环境的融合;预制PC构件具有比传统现浇混凝土更好的热工性能和耐久性,通常可节省50%以上的能耗,同时可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预制混凝土制品具有良好的利废、减排功能。生产过程中添加固废粉体改性复合掺和料可取代水泥用量30%以上。同时尾矿砂、镍矿砂、炉渣、城市污泥、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通过合理的利用或二次加工后变成优良的混凝土原材料,显著降低了预制混凝土制品的碳排放,同时为工业固废大规模消纳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预制混凝土制品在产品本身及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表现出良好的节材、节能和低碳的特点,符合“低碳混凝土”的定义和内涵,就是“低碳混凝土”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样,在“十三五”期间和“十四五”规划以及中央、地方颁布的各项政策法规中,明确以预制装配式代替现浇、以工业化建造代替传统手工作业,也充分印证了“预制混凝土”和“装配式建造”是面向未来、低碳环保的建设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目标。
如何加快发展 “低碳混凝土”,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低碳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1、加大政策引导,努力提升装配式技术的应用比例,拓展混凝土预制桩、预制构件等在工程建设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2、持续提升预制构件的各种性能,开发适用于各类工程、各种使用条件高性能预制混凝土制品,将混凝土制品和生态环境功能改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预制混凝土制品的“低碳”的功能属性;
3、降低预制混凝土产品生产中的能源消耗,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通过设备改进与升级降低电耗与煤耗;
4、提高工业固废在预制混凝土制品中的使用比例,加强制品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编辑:余丹丹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